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资料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多在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1~2周后发病,其发病与感染,尤其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所以又叫感染后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or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肾脏肿大,充血、被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光镜下,弥漫性肾小球肿胀,细胞数目显著增多(hypercellular)是其主要特征。系膜细胞、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肿胀为主,早期尚可见多少不等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增生的细胞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肾小球缺血。少数严重病例可见肾小球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壁层细胞的增生形成新月体,易引起肾小球纤维化,如数量少,对功能影响不大。如病变广泛可发展为新月体性肾炎。

间质充血、水肿,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水变性、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等。管腔内常含有各种管型,如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 可见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电镜下 除证实肾小球内增生的细胞主要是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渗出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等外,可见基底膜外侧或上皮下有高密度、大团块电子致密物沉积。沉积物从基底膜向外侧形成驼峰状突起(hump)。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微结构变化:箭头所指为驼峰状致密沉积物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微结构:箭头示驼峰状致密沉积物

临床表现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多数预后较好。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