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
病理变化
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性,如为双侧性,两侧不对称,病变肾体积缩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有不规则凹陷性瘢痕。切面可见,肾被膜增厚,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粘膜增厚,粗糙。
镜下,病变呈不规则灶状分布,肾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维化。部分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进而肾小管坏死、消失。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称为甲状腺样变(thyroid like appearance)。活动期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脓肿。早期,肾小球病变较轻,仅可见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periglomerular fibrosis)。末期,包括肾小球在内的肾单位整体荒废,肾小球发生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动脉内膜高度增厚,管腔狭窄。
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有腰疼、发热、脓尿、菌尿等。由于肾小管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出现早且重,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早而明显。肾小管浓缩功能降低,多尿、夜尿症状显著,蛋白尿较轻。电解质丧失过多,可出现缺钾、缺钠和酸中毒。晚期肾小球广泛硬化,致肾缺血而引起高血压。最后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肾间质疾病概述 | 急性肾小管坏死 | 急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