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资料

急性肾小管坏死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是急性肾缺血(ischaemic)或中毒(toxic)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变性坏死,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但经恰当的治疗可完全恢复。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广泛的肾小管变性坏死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肾循环障碍,中毒性肾疾病也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有时循环障碍和毒性损伤共同引起肾小管坏死。

1)急性肾缺血,多种原因可引起急性肾缺血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外伤、烧伤、感染、手术、造影、产科疾病等引起的休克。休克时,极低的血压造成周围器官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管缺血而发生变性坏死。手术后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其原因不仅因为手术引起的休克,组织破坏引起的血管内凝血,也是造成肾缺血的原因。

2)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毒性物质有多种,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乙二醇类、医用药物、碘化摄影对照基质、酚类、农用杀虫剂。

病理变化

急性肾缺血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脏苍白肿胀。镜下,各段肾小管均出现上皮细胞损伤,细胞低平并见空泡变性,凝固性坏死,部分崩解脱落,肾小管腔内可见细胞碎片。肾间质水肿,少许炎细胞浸润。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管腔内可见由细胞碎片和蛋白构成的管型。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肿胀,红。光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内常有大量空泡。上皮细胞损伤特征性地限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病变不明显,与缺血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形成鲜明对照。恢复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细胞扁平,并出现核分裂像。

临床表现

广泛的肾小管坏死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少尿期(oliguric phase),初期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肿胀,引起肾小管阻塞,并伴有继发性的肾小动脉收缩,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严重的患者24小时尿量甚至少于100ml。此期由于高钾血症极易诱发心律不齐,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多尿期 (polyuric phase) 发病后1-3周,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阻塞肾小管管腔的坏死物质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部分形成管型后从尿中排出,肾小管管腔逐渐再通,肾小球血流增加。然而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尚未完全分化成熟,再吸收功能不健全,即浓缩功能尚差,因而出现多尿。此期,大量钾从尿中排出,形成低钾血症,与上一期形成鲜明对照;恢复期 (recovery phas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成熟,肾功能恢复。

肾小管肾间质疾病概述 | 急性肾小管坏死 | 急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