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五十年前,子宫颈癌曾是女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普及,使许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晚期癌较过去明显减少,五年生存率和治愈率显着提高。
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局部卫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说明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子宫颈癌发病最主要原因。近二十年来,病毒病因研究受到重视,经性传播的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病理变化
肉眼观,分为四型:
⑴ 糜烂型 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在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⑵ 外生菜花型 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表面常有坏死和浅表溃疡形成。
⑶ 内生浸润型 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⑷ 溃疡型 癌组织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子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约占90%左右,其次为腺癌。
1、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依据其进展过程,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者。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者,称为浸润癌。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
2.子宫颈腺癌(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子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子宫颈癌的10%-25%左右。肉眼观类型和鳞癌无明显区别。依据腺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化程度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型。
扩散
1.直接蔓延 癌组织向上浸润破坏整段子宫颈,但很少侵犯子宫体,向下可累及阴道穹隆及阴道壁,向两侧可侵及宫旁及盆壁组织,若肿瘤侵犯或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晚期向前可侵及膀胱,向后可累及直肠。
2.淋巴道转移 是子宫颈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组织首先转移至子宫旁淋巴结,然后依次至闭孔、髂内、髂外、髂总、腹股沟及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3.血道转移 血行转移较少见,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骨及肝。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子宫颈癌常无自觉症状,与子宫颈糜烂不易区别。随病变进展,癌组织破坏血管,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因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同时刺激宫颈腺体使其分泌亢进,可致白带增多,伴有特殊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浸润盆腔神经,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当癌组织侵及膀胱及直肠时,可引起子宫膀胱瘘或子宫直肠瘘。
临床上,依据子宫颈癌的累及范围分期如下:0期:原位癌;Ⅰ期:癌局限于子宫颈以内;Ⅱ期:肿瘤超出子宫颈进入盆腔,但未累及盆腔壁,癌肿侵及阴道,但未累及阴道的下1/3;Ⅲ期:癌扩展至盆腔壁及阴道的下1/3;Ⅳ期:癌组织已超越骨盆,或累及膀胱粘膜或直肠。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对于已婚妇女,定期作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发现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慢性宫颈炎 |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 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