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特别是昏迷常常是急性脑功能不全的外在表现,表明脑干或/和大脑皮层功能的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的调控能力严熏受损,各种生命攸关的功能衰竭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昏迷足一种须紧急应对的急症。根据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昏迷的防治不但应有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同时应非常注重防治生命功能衰竭的实时监测和紧急应对措施,以及保护脑功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受损的防治措施。
指在昏迷原因尚未确定之前的应急处理措施,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生命功能的障碍和衰竭。如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迅速建立输液通路以维护循环功能等等。因昏迷病人的呼吸、循环中枢的调控能力都常明显受损,且昏迷病人的呼吸道防御反射也多有障碍。而一旦呼吸、循环功能出现障碍甚至衰竭,则病情将急剧恶化。
尽早的病因治疗是减少脑损害、挽救病人生命的根本措施,如针对中毒病人的洗胃治疗及使用相应的拮抗药物等。颅内出血、血肿的相应内外科处理等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若能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效的脑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治疗措施(“超早期治疗”),有可能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减少细胞死亡,缩小梗死灶而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多数中毒性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在早期尚未造成脑的实质性损害前,若能及时救治,预后通常较好。
由于昏迷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生命指征随时都可能出现急剧的变化,因此,必须严密监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等生命指征,以便及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而意识状态的细致观察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预后评估都极其重要,目前已有对意识状态较为客观的计分评定表,可对意识障碍和昏迷作较准确的评定。
除导致意识障碍和昏迷的原发病因对脑的损害外,在意识障碍和昏迷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使脑组织进一步受损的继发性变化。因此,脑保护以及避免脑组织进一步受损的措施常常在昏迷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控制抽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和脑血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