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心脏病变最重,其次可累及关节、皮肤、血管等。
2.Anitschow细胞(风湿细胞、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
风湿病时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来,称为风湿细胞,也称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也有有文献称其为Anitschkow细胞。体积较大,圆形、卵圆形,胞浆丰富,略嗜碱性,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
3.环形红斑
风湿病时发生在皮肤的渗出性病变,见于四肢及躯干皮肤,呈淡红色坏形红晕,1-2天消退,由于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围充血及炎细胞浸润所致。
4.阿少夫小体(Aschoff小体、风湿小体)
风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多出现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
5.向心性肥大
高血压代偿期内,心脏肥大,重量增加,左心室壁肥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脏不扩大,甚至略为缩小。
6.高血压脑病
见于高血压病的各期,由于脑内细小动脉发生普遍而剧烈的痉挛,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急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患者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
7.绒毛心
为心包膜的浆液纤维素性炎,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在心脏搏动下,被牵拉成绒毛状物,附着在心包膜上所致。
8.心绞痛
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9.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临床上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习惯上将CHD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
1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原发性高血压时,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变硬,皮质变薄,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
11.室壁瘤
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形成。多发生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12.肥厚性心肌病
是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匀称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
13.扩张性心肌病
是以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型心肌病。
14.限制性心肌病
是以心室充盈受限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导致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腔狭窄。
15.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
16.动脉瘤
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17.心瓣膜病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并因此而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听诊可闻及相应杂音。
18.心肌梗死
指由于绝对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伴有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19.附壁血栓
在心肌梗死、心内膜受损或大动脉瘤血流状态改变的情况下,在梗死区或室壁瘤内形成的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