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 理论要点 > 外科学

理论要点之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在每年的考试中,平均会出2--3道题。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狭窄、闭塞、扩张、破裂以及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考纲要求】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①病因和病理;②临床表现和分期;③诊断;④治疗。

2.动脉瘤:①诊断;②治疗。

3.下肢静脉疾病:①下肢静脉解剖和生理;②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一)病因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

(二)病理

1.病变始于动脉,可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的血管比较正常;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

4.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5.虽然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肉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三)临床表现和分期

主要临床表现:①患肢怕冷,皮温降低;

②皮色苍白,或发绀;

③感觉异常;

④患肢疼痛;

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

⑥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⑦游走性浅静脉炎;

⑧干性坏疽,经久不愈的溃疡。

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3期:

1.局部缺血期:肢体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此期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闭塞)。

2.营养障碍期: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皮温显著降低,明显苍白,营养障碍改变,动脉搏动消失。此期病变以器质性病变(闭塞)为主。

3.坏死期:肢端坏疽,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剧烈疼痛。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四)诊断:

1.多为青壮年男性,多有吸烟史;

2.患肢有缺血症状;

3.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

4.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除吸烟外,一般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另外一些检查可明确血管闭塞部位、性质和程度:

1.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皮肤温度测定

3.肢体抬高试验:患肢平卧,下肢抬高,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皮色改变,然后下肢下垂再观察足部皮肤皮色变化。阳性为血供不足。

4.解张试验:作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滞前后的温度变化。阻滞麻醉后皮肤温度升高愈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愈高。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

5.多普勒超声检查

6.动脉造影

(五)治疗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程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1.一般疗法: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患肢应进行锻炼,以利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2.药物治疗

① 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② 抗生素:

③ 中医中药:

3.高压氧疗法:

4.手术疗法:目的是增加肢体血供和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1)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2) 动脉重建术:手术方法有两种:①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但在闭塞动脉的近侧和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②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的动脉阻塞。利用内膜剥离器,或直视下切开动脉壁,将增厚的内膜连同血栓一并切除。

(3) 截肢(趾、指)术: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

二、动脉瘤

(一)概述

大于其正常直径1.5倍的一条动脉上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成为动脉瘤(动脉瘤是动脉上局部的的膨大,较邻近正常动脉相比,管径增粗大于50%),主要是由于动脉壁的局部有病变或创伤而引起,并非真正的肿瘤。常见病因为创伤、动脉硬化或感染等,也可以是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引起。以胸、腹主动脉和下肢主动脉干动脉瘤较为常见。动脉瘤按病理分有真性、假性、夹层动脉瘤三类。  

(二)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1.搏动性肿块:最典型的体征,肿块随心跳膨胀,压迫动脉瘤近端肿块可缩小,肿块可以伴有震颤、疼痛;

2.压迫症状:压迫临近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3.远端肢体缺血:瘤体内血栓或斑块脱落,远侧动脉栓塞,肢体疼痛、苍白、动脉搏动减弱,甚至肢端坏死;

4.动脉瘤破裂:剧烈疼痛及出血,严重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多见于老年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多有外伤史。

B超、X线、CT和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三)治疗

手术是治疗动脉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若动脉瘤迅速扩大、感染或压迫邻近重要器官,更应尽早手术。

手术方法:最常用的是动脉瘤切除及血管重建术。

对于一些较小动脉的动脉瘤,如果其侧支吻合丰富,则可以行动脉瘤切除和远近端接扎术。

三、下肢静脉疾病

(一)下肢静脉解剖和生理

下肢静脉系统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以及肌肉静脉组成。

1. 浅静脉

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属支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

2. 深静脉

胫前、胫后、腓静脉----腘静脉-----股浅静脉----股静脉

3.小腿肌肉静脉:腓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注入深静脉。

4.交通静脉

浅静脉和深静脉间有交通静脉。小腿部以踝交通静脉最重要,与足靴区色素沉着以及溃疡形成有密切关系。

5.瓣膜

在下肢静脉系统中存在有瓣膜存在,多为双瓣型,瓣膜起单项阀门的作用,允许静脉内血液单向流动,阻止血液由近向远、由深向浅倒流。

6.血流动力学

下肢静脉血液能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主要是下列因素的作用:

(1)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是静脉主要回流动力;

(2)胸腔吸气期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使周围静脉与心脏之间形成压力差,促进回流;

(3)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对抗血柱的重力作用,防止倒流。

(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病因和病理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持久站立工作或高强度体力劳动者。下肢浅静脉过于伸长、迂曲呈曲张状态,病因主要是静脉壁软弱、瓣膜有缺陷和静脉内压力增高所。长期腹压过高、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等,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而变松弛,形成关闭不全。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越远,强度越差,而静脉压力是离心越远越高,所以曲张静脉在小腿远比大腿明显。

2.临床表现和诊断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患肢发胀,沉重感,容易乏力疲劳。

诊断一般不困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为了了解下肢浅静脉、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以及回流通畅情况,尚需作以下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病人平卧,患肢抬高,使浅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以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即刻放松止血带,若大隐静脉自上向下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病人站立后不放松止血带,在30秒内出现静脉充盈,表示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30秒以后才出现静脉充盈,这是正常的。同样原理,也可在腘窝部扎止血带,以检查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

(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根部浅静脉主干,嘱病人作踢腿或下蹬运动10-15次。运动后,若曲张静脉排空,说明深静脉通畅;若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胀痛,则说明深静脉不通畅。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从足趾向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向下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第二根弹力绷带。若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则表示该处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多普勒超声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可以确定浅静脉及深静脉的瓣膜功能及通畅程度,并可了解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的位置。

(5)静脉造影,一般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不需做,若疑有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病变,可作静脉造影。  

3.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变局限、程度轻者;年老体弱、不耐受手术者;妊娠妇女。

①弹力绷带或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和重体力劳动。

② 注射硬化剂: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或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

(2)手术治疗:是根本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能耐受手术并且深静脉通畅的病人。手术由三个方面: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脱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和曲张静脉;对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应予结扎。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病因和病理

18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而形成血栓;血流缓慢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血栓形成;高凝状态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抗凝血因子减少,导致血栓形成。单一因素不足以致病,常两种或三种因素同时存在,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

2.临床表现和分型:根据发病部位分为三型

①周围型:血栓始于小腿肌静脉丛;突然出现小腿剧痛,肿胀,活动受限,查体可以发现小腿有深压痛,踝关节过度背屈可导致小腿剧痛(Homans征),腓肠肌压痛阳性(Neuhof征)。

②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起病急骤,全下肢明显肿胀,患侧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压痛,浅静脉扩张,皮温及体温升高。

③混合型:最为常见。由周围型向近侧顺行扩展或中央型向远侧逆行扩展而成,所以可以有上述两型临床表现。混合型患者当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下肢高度水肿,临床上出现剧烈疼痛,患肢皮肤呈暗紫色,称为股青肿,这时常伴有动脉痉挛,搏动减弱或消失,进而发生血运障碍,造成肢体湿性坏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扩展累及下腔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并发症,如果肺血流阻断超过50%,可以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所以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

3.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根据起病急,发热、下肢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查体足背屈试验阳性,腓肠肌压痛阳性,结合彩超或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

4.治疗  

非手术治疗

①一般处理:绝对卧床,抬高患肢。禁止对肢体按摩挤压。开始下地活动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②溶栓疗法:应在发病后尽早使用,常用尿激酶,用药过程中需每日测纤维蛋白原。

③抗凝疗法:常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4去聚疗法: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

手术治疗: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发病48小时以内者取栓效果较好。如果出现了股青肿,即时病程较长,也应手术取栓,以挽救肢体。取栓术后应抗凝治疗2个月。

【考点纵览】对比较重要的考点进行一下总结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中,最主要的是吸烟。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分期以及每个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

营养障碍期----静息痛

坏死期----坏疽

3. 动脉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搏动性肿块

4. 手术是治疗动脉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动脉瘤切除及血管重建术。

5.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静脉壁软弱和静脉瓣膜缺陷,浅静脉内压力升高。

6.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有三个方面: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脱大隐或小隐静脉主干和曲张静脉;对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应予结扎

7.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

【历年考题点津】

1.处理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根本办法是

A.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B.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C.高位结扎和抽剥大隐静脉,并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D.内科药物治疗

E.仅行静脉瓣膜修复术

答案:C

2.男,58岁,因右下肢剧烈疼痛、麻木、发凉、苍白6小时就诊。既往有多年房颤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C.动脉栓塞

D.雷诺氏病

E.深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C

试题点评:慢性房颤史,下肢疼痛,发凉,苍白,首先考虑动脉栓塞。

3.广泛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

A.下肢溃疡

B.肺栓塞

C.下肢浅静脉曲张

D.伴动脉痉挛、肢体缺血

E.腔静脉阻塞

答案:B

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患肢萎缩

B.足部及小腿酸痛

C.间歇性跛行

D.持续性静息痛

E.肢端青紫

答案:C

5.男性,35岁,稍长距离步行后感右小腿疼痛,肌肉抽搐而跛行,稍休息后症状消失,平时感右足发凉,怕冷,麻木。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考虑

A.血栓性浅静脉炎

B.深静脉血栓形成

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

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

E.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案:D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