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 理论要点 > 神经病学

理论要点之神经病学: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概述

1718年Dionis首先报告了2例经尸检发现的SAH,经过200多年的实践研究,对SAH的概念、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四大脑血管病之一,患病率约为10.5-31/10万。发病高峰期为50-60岁。

SAH与其它脑血管疾病相比,其特点是:死亡率最高、致残率最低,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SAH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P、吸烟和过量饮酒;不可干预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家族对SAH的易感性。一级亲属患相同疾病的危险性增高2-6倍。

二、分类

人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即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蛛网膜是一层极其菲薄的膜,因上面布满网状的血管而得名。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脑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脑外的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占脑卒中的6%~8%。

三、病因

(1)动脉瘤破裂

(2)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

(3)不常见病因

动脉夹层分离(透壁性)

脑动静脉畸形

硬膜动静脉瘘

脊髓周围血管性病变

脓毒性动脉瘤

垂体卒中

滥用可卡因

外伤(无挫伤)

(4)原因不明

颅内动脉瘤

以动脉瘤的位置分为:颈内A系占85%,椎基A系占15%。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多见,亦有三个以上者。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1)年龄偏大

(2)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

(3)既往发生过由于动脉瘤导致的SAH(危险因素增加11倍)

(4)动脉瘤家族史

(5)高血压

(6)吸烟(增加11倍)

(7)中到大量饮酒

(8)使用可卡因

(9)身材瘦长

(10)怀孕(20%以上在怀孕和产后的早期破裂)

四、临床表现

1.年龄及性别

2.诱因及先兆症状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12%-34%)。20%-50%确诊为SAH前nd-nw有明显的或非寻常的严重头痛-预警性头痛,其特点:

(1)头痛可在任何部位,可单侧也可双侧。

(2)约50%发生在大量SAH之前。

(3)通常突然起病。

(4)通常存在1天或2天,但也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2周不等。

(5)约50%患者会看医生,但常被误诊。

五、实验室检查

1.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检查,尚可提供以下信息:

(1)出血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Fisher据SAH的严重程度及积血部位分级:

Ⅰ级:未发现血液。

Ⅱ级:血液层厚<1mm,遍及整个蛛网膜下腔。

Ⅲ级:出血层厚度>1mm。

Ⅳ级:位脑实质血肿或脑室积血。

(2)可证实紧急处理的合并症 如急性脑积水或脑内血肿等。

(3)CT还有助于区分原发性SAH和脑外伤 外伤性SAH的血液通常局限于脑凸面的浅沟内,且邻近骨折或脑挫伤处。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只有在无条件做CT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或CT检查阴性而临床又高度疑诊SAH时才考虑进行。

首要的原则是,从出现头痛到腰椎穿刺的间隔时间至少要6h,最好在12h后进行。

  CSF穿刺损伤出血和病理性出血的鉴别:

鉴别要点

损伤出血

病理性出血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个别无变化)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无特异性)

CSF压力

正常

出现含RBC的吞噬C常升高

3.脑血管造影

DSA 是检测动脉瘤的金标准,费时、微创。若血管造影阴性,注意最初CT上出血的模式很重要。CT显示动脉瘤性出血的患者似乎是重复血管造影的最明确指征。

造影时机:出血48小时内、出血2周后。

MRA 对直径3-15mm的动脉瘤检出率可达84%-100%,但显示动脉瘤颈部和穿通支动脉不如DSA;对发现血管畸形很有帮助,但因其空间分辨率较差,远不能取代。

CTA 敏感性为85%-98%,与MRA的敏感性相同。具有微侵袭性。静脉增强检查危险:对比剂过敏;肾功能不全,脱水和糖尿病等。

对MRA检查禁忌症的患者,例如装有心脏起搏器、颅内强磁性银夹、严重的幽闭恐怖症患者可选择螺旋CT检查。

六、诊断

突然发病,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可诊断本病;如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则可临床确诊。应常规进行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并进行病因学诊断。

七、治疗

原则是控制继续出血、防治DCVS、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

(一)内科处理

1.安静卧床

2.对症处理

(1)降颅内压:

(2)调控血压:

(3)镇痛、镇静、镇吐:

(4)控制精神症状:

(5)抗抽搐:

(6)纠正低血钠:

3.防治再出血药物的应用

4.防治CVS

5.脑脊液置换疗法

(二)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

1.再出血

2.血管痉挛

3.脑积水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