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一般所说的三叉神经痛是指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疼痛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两支分布区,以第二、三支最多见,大多为单侧。通常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时短暂,每次数秒至1~2分钟。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为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即可诱发,称为“扳机点”;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多因碰及触发点如洗脸、刷牙等,诱发第三支发作多因咀嚼、呵欠和讲话等,以致患者不敢做这些动作。严重者疼痛时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
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日至数年不等。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即可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常合并其他相邻脑神经麻痹。
2.牙痛:局限于牙龈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3.舌咽神经痛:是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但疼痛主要位于扁桃体、舌根、咽、耳道深部,吞咽、讲话、哈欠、咳嗽常可诱发。
4.蝶腭神经痛: 分布于鼻根后方、颧部、上颌、上腭及牙龈部,常累及同侧眼眶部,疼痛向额、颞、枕和耳部等处放散,发作时病侧鼻粘膜充血、鼻塞、流泪,无扳机点。
5.非典型面痛:发生于抑郁症、疑病及人格障碍的病人,疼痛部位模糊不定,深在、弥散、不易定位,通常为双侧,无触痛点。情绪是唯一使疼痛加重的因素。
6.颞颌关节病:主要为咀嚼时疼痛,局部有压痛。
治疗
1.药物治疗: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1)抗药物:①卡马西平;②苯妥英钠;③氯硝西泮。
(2)氯苯氨丁酸:可试用,有效率为70%。
(3)大剂量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或行三叉神经分支注射,眼支注射眶上神经,上颌支注射眶下神经,下颌支注射下颌神经。(4)哌咪清
2.封闭疗法: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周围分支或半月神经节,使之破坏,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但可获得止痛效果。
3.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在X线监视下或经CT导向将射频电极针经皮插入半月神经节,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1分钟,疗效可达90%以上。长期随访复发率为21%~28%,但重复应用仍有效。
4.手术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利用γ射线准确毁损三叉神经根,有效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