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心理活动的定义与分类
二、心理实质
1.动物心理的发展
2.心理实质的内容
心理实质的内容是: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外界。
一、认识过程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有四个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选择性: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才选择性地对其进行加工称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指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地予以反映的特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指对事物加工处理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指在知觉过程中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二、学习与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学习是指通过训练而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性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学习或经功过的事物都能记忆。
学习的规律具有强化和消退两种现象。
记忆是指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
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和回忆和对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回忆是指已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然重新回想起来。
三、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事物;概括性则是同一类事物找出其共同性和本质性的联系。
四、想象与创造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产生的生理变化、行为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情感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人所特有。
2.情绪产生多和生物性需要有关,而情感产生多和社会的需要与精神上的满足有关。
3.情绪发生时伴有显著的生理、行为上变化,而情感产生则多不伴有明显的生理、行为变化。
4.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情感则不易受情景的影响,冲动性也小。
三、情绪的有关理论
沙赫德提出三因素学说解释人的情绪的发生。
影响情绪有三个因素:情景、对情景的认识以及自身的生理状态。
四、情绪的作用
1.情绪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各器官的作用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
2.影响工作效率 积极的情绪、适当的紧张能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则降低工作效率。
3.影响人际交往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不良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差
2.意志果断性差
3.意志坚韧性差
4.意志自制力差
一、需要定义与分类
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是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需要分两大类:生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需要是为了保持人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如食物、水、睡眠、防御、配偶;社会性需要则为了人际交往、生产和生活,如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工作、尊重、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
二、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生理性需要是最低层的需要;第二层为安全的需要,人都希望生活在生活安宁的环境中,收入稳定、家庭稳定、社会安定才有安全感;第三层是爱与被爱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才能、成能受到社会的重视,需要相应的职称、职务、地位与名誉;第五个层次是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三、动机定义与分类
动机即推动个体投入行动,达到目的的心理动力。它是以需要为基础,并在外界诱因下产生的。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类。
四、冲突的类型
动机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如存有两种或以上相似矛盾的动机时,使人难以取舍,产生斗争而称之。它有三种类型:①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人有相同的吸引力,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的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②双避冲突,人同时受到两种威胁,产生同等程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形势只能择其一时的冲突。如“前有狼,后有虎”。③趋避冲突,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矛盾的动机,既向往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如好吃糖的人既想吃它,又怕引起肥胖。
五、挫折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指在遗传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体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特殊能力指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分辨力,音乐家的音色分辨力等。
三、气质的概念、生理基础、分型与意义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等,它使所有心理活动都蒙上了个人色彩。
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而把气质命名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四种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待人热情,粗心,浮躁,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外倾。
粘液质:情绪隐而不露,对人冷淡,固执拘谨,内倾,言行少而慢。
胆汁质: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情绪急躁,粗心,易冲动,自制力差、显著外倾。
抑郁质:动作稳定、缓慢,观察细微,情感体验深刻,怯懦,孤独多虑,不果断且缺乏信心,显著内倾。
四、性格的概念、特征与分型
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性格有对现实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
性格按照理智、意志、情绪何者占优势而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感型。
五、人格的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人格自我理论
六、人格形成的标志
1.自我意识的确立 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形象、能力、学习、风度、人际、应对、归属总的自我估价和认识。
2.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是指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已在社会学习中与社会标准相适应。
一、行为的定义
行为是机体为了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如摄食、饮水、睡眠、防御、性行为等)和社会行为(家庭、人际、教育、团体等)。
二、A 型行为、C 型行为、与疾病发生
A 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
C 型行为与肿瘤发生
A 型行为
(1)时间紧迫感。
(2)脾气暴躁,容易激动。
(3)争强好胜。
(4)对人有敌意等。
C 型行为
(1)童年生活挫折、不顺利;
(2)性格克制,压抑情绪,压抑愤怒;
(3)焦虑、抑郁;
(4)谦虚、谨慎、过分合作、调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