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 理论要点 > 基础医学

理论要点之免疫学: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分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特异性IgE介导的。

主要特征:出现快,消退也快;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细胞损伤;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一)变应原及其特征

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天然变应原多为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组织蛋白→变应原

临床常见的变应原

(1)树粉;花粉;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2)动物的皮屑,羽毛,昆虫及毒液

(3)尘螨及排泄物

(4)牛奶,鸡蛋,虾,贝,蟹

(5)...

(二)变应素及其产生

变应素---IgE

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IgE +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机体致敏

  

(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及其表面高亲和性IgE Fc受体

分布: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胞质中有嗜碱性颗粒。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

FcεRI由一条α链、一条β链和两条相同的γ链组成。

α链与IgE的FC段结合,β链和γ链可介导信号转导。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主要生物活性介质及作用

1.组胺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支气管胃肠道等处 平滑肌收缩;促腺体分泌局部症状:皮肤黏膜充血水肿,寻麻疹,支气管哮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激肽原酶:生成激肽,致平滑肌收缩,导致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3.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与组胺和激肽原酶作用相似。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四、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变应原皮试-检出变应原

2.脱敏治疗

3.药物治疗

Many organ are be affected by "allergy"

The lungs

Asthma

  

Sensitization against allergens

  

IgE levels in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靶细胞及其表面的抗原

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

靶细胞表面抗原: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2.调理吞噬

   3.ADCC作用(通过NK细胞吞噬)

二、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输血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症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一、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易被吞噬细胞清除

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

(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1.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

2.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

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

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1.补体的作用:产生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吸引中性粒细胞。

2.中性粒细胞:局部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蛋白水解酶等物质,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围组织损伤。

3.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物质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改变。

二、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性

4.关节炎

Arthus reaction

  

Type III hypersensitivity mechanism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变应原为胞内寄生菌.病毒等

接触性皮炎:变应原为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等

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迟发:

①36 to 48 hours

②Characterized by induration and erythema

Tuberculin test is the most common example

Mechanism of damage in contact hypersensitivity

  

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the three forms

  

Comparison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