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知识点:癌和肉瘤的本质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
重要记忆点:癌前病变有哪些?恶性肿瘤的特点?哪些肿瘤是恶性/良性?
复习方法:知识点较多且零碎,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掌握重要知识点和重要记忆点即可。
一、概念
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使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即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生长旺盛,具有相对自主性,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无益。因而与生理状态或炎症损伤修复时细胞增生有本质的区别。
二、组织结构
分为实质与间质两个组成成分。
实质就是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生长代谢特性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都取决于实质的性质,也是肿瘤分类和命名的根据。
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组成。各种肿瘤的间质基本相同,不具特异性,对肿瘤实质起营养和支持保护作用。不同种类的肿瘤,间质的量可不同。
一、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组织成熟的程度(即分化程度,指肿瘤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分化愈高的肿瘤,异型性愈小,良性肿瘤一般异型性不明显。分化愈差的肿瘤则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这是区别良、恶性肿瘤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层次,丧失了极性。
如鳞状细胞癌失去了正常复层有极性的排列和层次,结构紊乱,癌细胞形成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并可出现癌珠。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
(1)瘤细胞的多形性: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一般体积大,有时可出现瘤巨细胞。
(2)核的多形性: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染色质颗粒分布不均。核体积大,核浆比例增大(正常为1:4~6,恶性肿瘤细胞接近1:1)。出现巨核、双核及奇异形核。核染色深,核膜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加。核分裂象多见,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
(3)胞质的改变:胞浆多呈嗜碱性。
二、扩散和转移
扩散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1.直接蔓延
瘤细胞由原发部位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束衣等侵入邻近组织和器官继续生长,称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向前蔓延达膀胱,向后可至直肠。
2.转移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在远处器官内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新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绝对指征。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1)淋巴道转移
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癌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所属局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管栓塞,在局部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癌。
如肺癌首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外上象限的乳腺癌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癌细胞首先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继续生长繁殖,使受累淋巴结肿大变硬,相互融合成团块。淋巴结转移一般按淋巴引流方向,一站一站转移,最后可经胸导管入血,继发血道转移。
(2)血道转移
这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瘤细胞直接侵入血管,随血流到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侵入体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如绒毛膜癌的肺转移;侵入门静脉系统的瘤细胞在肝内形成转移瘤,如肠癌发生的肝转移;侵入肺静脉的瘤细胞经左心入主动脉,引起全身脏器的转移,常见转移到脑、骨及肾等处;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瘤细胞,通过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引起骨、骨盆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而无肺转移,如前列腺癌转移到脊柱。
血道转移虽可发生在许多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肝。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边界清楚,常为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且靠近器官表面。
(3)种植性转移
是指发生于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当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的现象。
种植性转移常伴有浆膜腔血性积液,最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胃的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在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
另外在手术时如不小心可发生医源性种植性转移。
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点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大体形态 |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相似 | 边界不清楚,无包膜,偶有假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来源组织不同 |
组织分化程度 |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
核分裂像 |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 |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
生长速度 | 缓慢 | 较快 |
生长方式 |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包膜形成 |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常伴有浸润性生长。 |
继发改变 |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 |
转移 | 不转移 | 常有转移 |
复发 |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
对机体影响 |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
四、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一类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病理诊断上无确切规范,这种肿瘤称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此类肿瘤有恶变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向恶性发展。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1.良性肿瘤的命名
一般称瘤,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瘤”字。
如背部脂肪瘤、胃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等。
2.恶性肿瘤的命名
(1)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命名方式为: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癌”字。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2)肉瘤: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命名方式为: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等。
(3)其他特殊命名的肿瘤:①在肿瘤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②以母细胞瘤命名,如神经母细胞瘤;③以人名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尤文瘤(Ewing瘤);④含三个胚层的肿瘤,如畸胎瘤;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
注意!!
哪些肿瘤叫“母细胞瘤”而不是恶性肿瘤?良:骨母细胞瘤;恶:神经母、髓母和肾母细胞瘤。
一些英文名字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比如:Ewing瘤?等。Ewing瘤是一种以小细胞为特征恶性非成骨性原发骨肿瘤。
请详细阅读教材上关于命名这一部分的例子。
二、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重要!!)
(一)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1.粘膜白色病变 常发生在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有的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乳腺增生性纤维囊变 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伴导管囊性扩张,较易发生癌变。
3.结肠、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往往有家族史,40%~50%可发生癌变。
4.皮肤慢性溃疡 长期、经久不愈的小腿皮肤溃疡,有可能变为鳞状细胞癌。
5.子宫颈糜烂 由于慢性炎症过程使柱状上皮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在糜烂愈合中,增生及化生的鳞状上皮可演变为鳞癌。
6.慢性胃溃疡 因溃疡周围粘膜增生引起癌发,发生率约为1%。
(二)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层下部的1/3~2/3处,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且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
(三)原位癌
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肉眼无明显病变,仅在显微镜下才可见。
往往是防癌普查时发现。如子宫颈、食管及乳腺小叶原位癌等。
因上皮内无血管或淋巴管,故原位癌不发生转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区别点 | 癌 | 肉瘤 |
组织来源 | 上皮组织 | 间叶组织 |
发病率 |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 |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
部位 | 皮肤,黏膜,内脏多见 | 四肢躯干多见 |
大体特点 |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
组织学特点 |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
网状纤维 |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
免疫组化 | 表达上皮标记如CK、EMA | 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 |
转移 | 多经淋巴道转移 | 多经血道转移 |
一、乳头状瘤、腺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略)
(一)乳头状瘤
(二)腺瘤
二、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鳞状细胞癌(鳞癌)
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子宫颈、食管、喉、阴茎等处。有时可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发生鳞癌。癌组织坏死脱落常形成溃疡。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可见细胞间桥及癌珠。分化差者,癌细胞无癌珠,亦无细胞间桥,而呈明显异型性。
2.腺癌
胃肠、胆囊、子宫体等处多见。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常呈不规则的多层排列。腺癌伴有大量乳头的称乳头状腺癌;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的称囊腺癌;伴乳头生长的称乳头状囊腺癌;腺癌中含多量粘液及印戒细胞者称粘液癌;癌巢为实体性的低分化腺癌无腺腔结构,称实性癌;癌巢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多者,称硬癌;癌巢较大、较多,而间质纤维组织少,质软者,称髓样癌。
一、平滑肌瘤、脂肪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平滑肌瘤 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
2.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为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有包膜、质软、色淡黄,似正常的脂肪组织。瘤组织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同。
二、脂肪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淋巴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一)脂肪肉瘤
肉瘤中常见,多发生在大腿及腹膜后的深部软组织。
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可有假包膜。色淡黄,似脂肪组织,或呈粘液样外观,或为鱼肉样。
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有大小和多少不等的脂肪空泡及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二)骨肉瘤
是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及腔骨或肽骨上端多见。肿瘤位于干垢端,可累及骨髓腔及骨皮质,甚至扩展至骨膜外软组织,形成梭形肿块,该处骨外膜被掀起,并伴有大量反应性新生骨形成,堆积在肿瘤处,形成三角形隆起,称codman三角。
新生骨从骨皮质向外扩展,组成放射状结构,与骨干纵轴方向垂直,形成日光放射状阴影,这两种现象是X片诊断骨肉瘤的特征。
骨肉瘤外观多种形态,与肿瘤内骨质的含量、有无出血、坏死及囊腔形成有关。
镜下,瘤细胞呈高度异型性,梭形或多边形为主,大小形状不一,易见病理性核分裂相。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的形成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其形状极不规则,周边可见肿瘤性骨母细胞。
(三)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足底部、外阴及肛门。粘膜及内脏也可发生。
大多由交界痣恶变而来。黑痣如发生迅速增大、溃破、发炎及出血,常是恶变的象征。
瘤细胞可呈各种形态,多边形、梭形、小圆形,甚至印戒状。核大,核仁明显,胞质内含黑色素颗粒。此瘤预后极差。
(四)恶性淋巴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1.霍奇金淋巴瘤
(1)病理变化:
主要发生部位在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纵隔,腹膜后等处淋巴结。
肉眼观,淋巴结肿大,以后可互相粘连,形成大的结节状肿块。
镜下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可见霍奇金肿瘤细胞分散在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
霍奇金瘤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意义的,最具代表性的瘤细胞,细胞体积大,15~45μm,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大,核膜厚、泡状、中央有一大而圆、伊红染色的核仁,核仁周围有一空晕。双核的R-S细胞,两核对称,形如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有的可为多核;
②霍奇金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染,核大,扭曲或分叶状,核仁或大或小;
③陷窝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透明。核大分叶状,有小核仁。组织固定后,胞浆收缩,与周围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空隙,细胞好似位于陷窝内:
④多形性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小不等,有明显异型性。核大,畸形,核仁大,核分裂象多见。
(2)组织类型
①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明显增生及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典型R-S细胞难找。其它反应细胞少见;
②结节硬化型:由成熟的胶原柬把瘤组织分割成多个结节,瘤细胞主要是陷窝细胞。反应细胞可多可少;
③混合细胞型:这一型瘤细胞呈多样性,常有较多典型R-S细胞及反应性细胞;
④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S细胞较多,纤维组织及多形性细胞多。
上述组织学类型在疾病过程中可发生转化,但结节硬化型一般不转变为其他类型。
2.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繁杂,将其分为B细胞、T细胞和组织细胞型三大类及不同的亚型,其中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
以上类型根据恶性程度分为高度恶性,中度恶性及低度恶性;根据瘤细胞形态分为小淋巴细胞型、大细胞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等;根据瘤组织结构分弥漫性及结节性。
(1)伯基特淋巴瘤:是来源于B淋巴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瘤。肿瘤常发生于颅面骨、腹腔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一般不累及外周淋巴结。镜下见大量的无核裂细胞弥漫增生,形态一致,瘤细胞常变性、坏死,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形成满天星图像。
(2)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皮肤早期呈湿疹样病损,逐渐发展,皮肤变成增厚变硬的斑块。镜下见表皮和真皮有多量体积较大、核大、高度扭曲,有深的切迹,呈脑回状的瘤细胞聚集似小脓肿。病变早期仅局限于皮肤,以后可扩展至淋巴结和内脏。
三、畸胎瘤
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肿瘤,往往含有三个胚层的组织成分。根据组织分化成熟程度,分为良性畸胎瘤及恶性畸胎瘤二类。卵巢和睾丸是发生此瘤最常见的部位。
(1)良性畸胎瘤:多为囊性,称囊性畸胎瘤。肿瘤内可见皮肤及其附件、软骨、呼吸道、消化道上皮及神经组织等。以上各种成分分化成熟,预后好。极少数鳞状上皮可恶变为鳞癌;
(2)恶性畸胎瘤:又称不成熟型畸胎瘤。多为实性,肿瘤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组成,常有分化不良的神经外胚层成分。
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1.癌基因的概念
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如ras、myc、c-erbB-2等100多种。一旦原癌基因被激活,其结构发生改变而成为癌基因。
2.抑癌基因
是指在细胞繁殖中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其丢失或灭活时,可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目前已知有10余种抑癌基因,其中介绍得最多的是p53基因和Rb基因。
恶性肿瘤在癌变的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癌基因起作用: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两者起拮抗作用。
二、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1)多环芳烃:致癌最强的是3,4-苯并芘、3-甲基胆蒽等。
(2)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乙奈胺、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前者与印染工人膀胱癌发生率较高有关,后者可引起实验性肝癌。
(3)黄曲毒素:其致癌性极强,主要诱发肝细胞性肝癌。
(4)烷化剂与酰化剂:多为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等。
(5)金属元素:镍、铬、镉等对人也有致癌作用。如炼镍工人鼻咽癌和肺癌发生率高。
2.物理性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包括X线、γ线及紫外线照射。长期接触X射线可引起皮肤癌,接触镭、铀等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白血病。
(2)热辐射、慢性炎症刺激、异物(石棉)、寄生虫等均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石棉纤维可引起人的胸膜间皮瘤。
3.生物性致癌因素
(1)RNA致瘤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Ⅰ与人类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2)DNA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有3种:
①人类乳头状瘤病素毒(HPV):与子宫颈和肛门生殖系统的鳞状细胞癌有关;
②EB病毒:与鼻咽癌及伯基特淋巴瘤关系密切;
③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HBV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2.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肿瘤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有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是激活补体和介导NK细胞参加细胞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其他
如内分泌因素、性别、年龄及种族等。
2001-1-33.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 ?
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高度恶性的肿瘤 D.有较大的异型性 E.与起源组织相似
答案:E
恶性肿瘤细胞的胞浆多呈
A.嗜碱性B.中性,但有时呈酸性C.嗜酸性,但有时呈中性
D.囊泡气球样变,内无胞浆 E.胞浆多颗粒状
答案:A
关于恶性肿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细胞无B.组织结构和细胞都具有高度异型性
C.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组织结构无D.没浸润性,也不转移E.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2000-1-60.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C.肿瘤的异型性 D.对机体影响E.出血与坏死
参考答案:C
2001-1-45.癌细胞团中有较多癌珠存在,可诊断
A.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B.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C.高分化腺癌 D.低分化腺癌 E.未分化癌
参考答案:B
A、交界性肿瘤
B、早期癌
C、良性肿瘤
D、恶性肿瘤
E、癌前病变
2005-1-122、直、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于 E
2005-1-123、仅浸润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胃肠道癌称 B
2005-1-124、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