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不是基本概念,而是教材举例;记忆关键点:①.举例疾病属于哪种病变。②.本病变的主要改变是什么?
一、炎症的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二、原因(略)
(1)物理性因子:高热、低温、紫外线和射线。
(2)化学性因子:外源性的强酸和强碱,内源性的尿素等。
(3)机械性因子:如切割和挤压等。
(4)生物性因子:包括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是最常见的因素。
(5)免疫性因子:包括Ⅰ~Ⅳ型变态反应。
变质、渗出、增生
一、变质的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变质是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过程,是局部细胞、组织代谢、理化性质改变的形态所见。
变质由致炎因子直接作用,或由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产物的间接作用引起。
变质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致炎因子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
二、渗出的概念、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一)渗出的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
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
(二)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局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白细胞渗出具有吞噬作用、免疫作用和组织损伤作用。
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重要)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可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常见于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强,能吞噬非化脓性细菌、病毒、原虫、异物和组织碎片等,并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及非化脓性炎症和由病毒、原虫及真菌引起的炎症;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通过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而发挥作用。
(三)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1.概念(略)
除了某些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外,炎症反应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因子的介导而实现的。这些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
2.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主要作用(重要)
(1)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PGI2、PGE2、PGD2和PGF2和NO。
(2)血管通透性升高:组胺、缓激肽、C3a、C5a、LTC4、LTD4、LTE4、PAF、活性氧代谢产物、P物质。
(3)趋化作用:C5a、LTB4、细菌产物、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IL-8和TNF等)。
(4)发热:细胞因子(IL-1、IL-6和TNF等)。
(5)疼痛:PGE2、缓激肽。
(6)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三、增生的意义
概念: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时尚可有上皮细胞和实质细胞的增生。
在炎症早期,增生的改变常较轻微,而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增生的改变则较明显。少数炎症在早期即有明显增生现象,如伤寒时大量巨噬细胞增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等。
渗出性炎症:
1.浆液性炎症
2.纤维素性炎症
3.化脓性炎症
4.出血性炎症
增生性炎症:
1.一般增生性炎症(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2.肉芽肿性炎症
一、渗出性炎症的类型
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多为急性炎症。
1.浆液性炎
以血清渗出为主
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可引起体腔积液和组织水肿
补充内容:好发于皮肤(如Ⅱ度烧伤时的水泡)、粘膜(如感冒初期的鼻粘膜)、浆膜(如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疏松结缔组织(如毒蛇咬伤)等处。
2.纤维素性炎
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白细胞共同形成假膜。
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继而发生纤维性粘连。
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炎除了有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外,还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如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即为大叶性肺炎肉质变。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如白喉、细菌性痢疾
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细菌等可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故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假膜性炎。
由于局部组织结构特点不同,有的假膜牢固附着于粘膜面不易脱落,如咽白喉;有的容易脱落,如气管白喉,脱落的假膜常堵塞支气管而引起窒息。
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
由于心脏不断搏动,使渗出在两层心包膜腔面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称为绒毛心。
肺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
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3.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可分为脓肿、蜂窝织炎和表面化脓和积脓3种类型。
(1)脓肿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使局部组织坏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使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素。
因此病变较局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使其容易通过血管壁而产生迁徙性脓肿。
脓肿的病理变化为中性粒细胞局限性浸润伴局部组织化脓性溶解破坏,形成脓腔。
(2)蜂窝织炎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链球菌能分泌玻璃酸酶(原称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玻璃酸(透明质酸),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3)表面化脓和积脓
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
嗜中性粒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
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则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内积存,称为积脓。
(4)出血性炎
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由血管壁严重损伤引起。
常见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等传染病。
二、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慢性炎症
根据其病变特点可分为一般慢性炎症(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和肉芽肿性炎两种类型。
增生性炎症的类型
增生性炎症:
1.一般增生性炎症(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2.肉芽肿性炎症(重要)
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
常有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腺体及实质细胞的增生。
在粘膜可形成息肉,在肺常形成炎性假瘤,在管道性脏器可引起狭窄和梗阻(瘢痕形成所致)。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另一重要特点。
2.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病变特点(重要!)
(1)概念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多为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2)肉芽肿性炎的病变特点(重要!)
常呈慢性经过。
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心常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并可见郎格汉斯(Langhans)巨细胞,再向外为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周围还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
(口诀:干累多领先)
2000-1-57.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
A.白细胞趋化 B.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 C.引起疼痛 D.导致发热 E.造成组织损伤
参考答案:B
2001-1-38.关于纤维素性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常发生于浆膜、粘膜和肺 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易导致浆膜粘连 C.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常形成绒毛心
D.肺的纤维素性炎不会导致机化 E.常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D
2001-1-39.关于慢性肉芽肿性炎描述中错误的是
A.指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B.病灶呈结节状,境界清楚 C.结核病为肉芽肿性炎
D.肉芽肿性炎由巨噬细胞构成 E.梅毒为肉芽肿性炎
参考答案:A
(121—1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卡他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积脓
2001-1-121.菌痢假膜形成属 参考答案:D
2001-1-122.疖和痈属 参考答案:B
2001-1-123.急性阑尾炎属 参考答案:A
2001-1-124.粘膜大量浆液渗出属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