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 理论要点 > 妇产科学

理论要点之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
足月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过期产 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短缩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和胎盘娩出,其特点有:
(1)节律性: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并伴有疼痛。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渐长,间歇期渐短。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过程结束。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均匀协调地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秒约2cra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扩展至整个子宫。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4)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能使宫腔内容积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2.腹壁肌及腹肌收缩力
也称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三产程可促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先露部在盆腔进行内旋转。当胎盘降至阴道时,能协助胎盘娩出。
例题:分娩中协助胎先露在盆腔中内旋转的肌肉是
A.子宫平滑肌    B.会阴浅横肌    C.会阴深横肌    D.肛门括约肌    E.盆底肛提肌
   答案:E

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
(1)骨盆入口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
①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②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③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2)骨盆最大平面:此平面为骨盆腔内最宽大部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有两条径线。
①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5cm。
②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①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5cm。
②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③出口前矢状径:平均值为6cm。
④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5)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①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代表骨盆轴。
②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2.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的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①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约2cm,临产后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
②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临产后,宫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粘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薄的组织,临产后,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但分娩时若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

三、胎儿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及一块枕骨构成。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颅骨轻度移位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有:①双顶径:为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妊娠足月时平均长度约9.3cm;②枕额径: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1.3cm;③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处之间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5cm。胎头俯曲后以此径线通过产道。
(二)胎位
   (三)胎儿畸形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
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2.下降
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1)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2)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3)胎体伸直伸长;(4)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颌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周径,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
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6.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入口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利娩出。至此,胎儿娩出过程全部完成。
例题:
1.关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正确的是
A.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
B.胎头降至骨盆底时开始俯屈
C.当胎头在中骨盆开始内旋转
D.宫缩和腹压促使胎头仰伸
E.分娩过程中胎头呈持续性下降
   答案:C
2.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
A.双顶径
B.双颧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颊径
答案:D

第三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先兆临产
1.先兆临产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
(1)假临产:假临产的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管不短缩,宫口扩张不明显,给予镇静剂能抑制这种"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初孕妇多有胎儿下降感,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系因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入口后,使子宫底下降的缘故。
(3)见红: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了,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三、产程分期
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
1.第一产程 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再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
   3.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四、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至50~60秒,间歇期2~3分钟。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长达1分钟或1分钟以上,间歇期仅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当宫缩渐频且不断增强时,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宫口逐渐扩张。宫口扩张于潜伏期速度较慢,进入活跃期后扩张速度加快。当宫口开全时,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宽阔的筒腔。
3.胎头下降程度定时行肛门检查,以明确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并能协助判断胎位。
4.胎膜破裂 简称破膜。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100ml,称为前羊水,开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它有助于扩张宫口。宫缩继续增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更高,可达40~60mmHg(5.3~8.0kPa)。当羊膜腔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破膜。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二)第一产程的进展及处理
1.子宫收缩
最简单的方法是由助产人员以一手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外监护临床上最常用。
2.胎心
(1)用听诊器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多用外监护,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第一产程后半期,宫缩时胎儿一时性缺氧,胎心率减慢,但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原来水平。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中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可疑有难产因素存在。活跃期又划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3~4cm,约需1.5小时;接着是最大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最后是减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例题:初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是指潜伏期超过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E.16小时
   答案:E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
4.破膜
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先露为胎头,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紧急处理。若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盘时需卧床,以防脐带脱垂。若破膜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例题:24岁初产妇,规律宫缩10小时,连续观察2小时,宫口由6 cm开大至7 cm,胎头+1,胎心140次/分。本例恰当的处置应是
A.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B.肌注哌替啶(杜冷丁)
C.静脉滴注缩宫素
D.立即行人工破膜
E.立即行剖宫产术
   答案:D
试题点评:难度中等,患者宫缩规律胎心好,活跃期进展不理想,需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情况并促分程进展。  
5.血压
于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0.67~1.38kPa),间歇期恢复原状。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6.饮食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7.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可以病房内适当活动。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cm时,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
8.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若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均不宜灌肠。
例题:临产后,肥皂水灌肠可用于
A.胎膜早破
B.胎头未衔接
C.胎位异常
D.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
E.严重心脏病
   答案:D
9.肛门检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肛查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其直径以cm或横指计算,一横指相当于2 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10.阴道检查
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阴道检查能直接膜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
11.其他
外阴部应剃除阴毛,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洗;初产妇及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  
例题:
1.25岁初产妇,妊娠38周,规律宫缩8小时,未破膜,宫口开大3cm,胎心140次/分。本例正确处置应是
A.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B.人工破膜
C.静注25%葡萄糖液和内加维生素C
D.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速产程进展
E.立即行剖宫产术
   答案:A
3.若此后宫缩逐渐减弱,产程已18小时,胎膜已破,宫口开大8cm,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A.静注地西泮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肌内注射缩宫素
D.静脉注射麦角新碱
E.立即行剖宫产术
   答案:B

五、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宫口开全后,若仍未破膜,常影响胎头下降,应行人工破膜。破膜后,宫缩暂停,随后较前增强,每次持续1分钟或以上,间歇期仅1~2分钟。于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缩回,称为胎头着冠,直至娩出胎头。接着出现胎头复位及外旋转后,前肩和后肩相继娩出,胎体很快娩出,后羊水随之涌出。
(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
1.密切监测胎心:应勤听胎心,通常应每5~10分钟听一次,必要时用胎儿监护仪观察胎心率及其基线变异。
2.指导产妇屏气: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3.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作好接产准备工作。
4.接产
(1)会阴撕裂的诱因: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速等,均容易造成会阴撕裂,接产者在接产前应作出正确判断。
(2)接产要领: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还必须正确娩出胎肩,胎肩娩出时也要注意保持好会阴。
(3)接产步骤:接产者站在产妇右侧。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应开始保护会阴。每当宫缩时应向上内方托压,同时左手应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缓慢下降。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应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头抑伸。胎头娩出后,挤出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双肩娩出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以侧位娩出,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1~2分钟内断扎脐带,计测出血量。当胎头娩出有脐带绕颈时,待松解脐带后再协助胎肩娩出。
(4)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应行会阴切开术。
(5)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斜切开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  
例题:初产妇枕先露时,开始保护会阴的时间是
A.宫口开全时
B.胎头可见到时
C.胎头着冠时
D.胎头复位时
E.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
   答案:E

六、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由于子宫腔容积突然明显缩小,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胎盘剥离征象有: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子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子宫底升高达脐上;
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血;
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
(1)胎儿面娩出式:胎盘胎儿面先排出;
(2)母体面娩出式:胎盘母体面先排出。
(二)处理
1.新生儿处理
(1)清理呼吸道:用新生儿吸痰管或导尿管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的粘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
(2)阿普加评分及其意义:以出生后一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满分为10分,属正常新生儿。7分以上只需进行一般处理;4~7分缺氧较严重,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4分以下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应在出生后5分钟时再次评分,详见下表:
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法   

体征

应得分数

0

1

2

每分钟心率

0

少于100次

100次及以上

呼吸

0

浅慢且不规则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屈

四肢活动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动作

咳嗽、恶心

皮肤颜面扫地色

苍白

青紫

红润

  
例题: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及其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满分为10分,属正常新生儿
B.7分以上只需进行一般处理
C.4分以下缺氧严重,应紧急抢救
D.应于出生5分钟时再次评分
E.评分根据呼吸、心率及皮肤颜色
   答案:E
(3)处理脐带:随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周围,在距脐根0.5cm处用粗丝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外0.5cm处剪断脐带,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面干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目前还有用气门芯、脐带夹、血管钳等方法取代双重结扎脐带法。
(4)处理新生儿: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和包被。
2.协助胎盘娩出: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于宫缩时以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娩出胎盘。发现胎膜部分断裂,可用血管钳夹住断裂上端的胎膜,再继续向一个方向旋转,直至胎膜完全排出。
3.检查胎盘胎膜:将胎盘铺平,先检查胎查母体面的胎盘小叶有无缺损。检查胎膜是否完整,再检查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能及时发现副胎盘。还应检查胎盘、胎膜有无其他异常。
4.检查软产道: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若有裂伤,应立即缝合。
5.预防产后出血:正常分娩出血量多数不足300ml。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或易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可在胎头或胎肩娩出时,催产素10单位加于25%葡萄糖液20ml内静注,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若胎儿已娩出30分钟,轻轻按压子宫及静注子宫收缩剂后不能使胎盘排出,再行手取胎盘术。若胎盘娩出后出血多时,可经下腹部直接注入宫体肌壁内催生素10单位。
例题:经阴道分娩时,为预防产后出血,静注麦角新碱应在
A.胎头拨露阴唇后联合紧张时
B.胎头已着冠时
C.胎头娩出时
D.胎肩娩出时
E.胎盘娩出时
   答案:D
6.观察产后一般情况:应在产室观察产妇2小时,注意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否、阴道流血量、会阴阴道有无血肿等,并应测量血压、脉搏。若子宫收缩不良应给予子宫收缩剂。若产妇自觉有肛门坠胀感,应行肛查确诊后给予及时处理。产后6小时仍不能排尿者,必要时予以导尿。
7.手取胎盘术:若检查发现子宫颈内口较紧,应肌注阿托品0.5mg及度冷丁100mg。行手取胎盘,胎盘取出后应立即肌注子宫收缩剂。操作必须轻柔,避免穿破子宫;切不可强行剥离;取出的胎盘必须立即仔细检查是否完整。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