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资料 > 教学相关

上个千年推动医学发展的十巨人(祖述宪、唐燕、温亮)

公元1000年~2000年的千年中,1500年前是中世纪的后半期,接着是文艺复兴、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最后进入现代。在新千年开始之际,评选在过去的一个千年中,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成为传媒的时尚,但决不是没有意义的。医学在这个千年中,特别是最后100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以医学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群星灿烂: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比利时医生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和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发起了生理学的革命;发明显微镜的荷兰博物学家安东.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发明听诊器的法国医生让.雷奈克(Rene Laennec 1781~1826);首创乙醚进行麻*醉的美国外科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 1815~1878);最先证明产褥热是接触传染的匈牙利产科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1818~1865);创新医院护理的英国护士弗劳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发明消毒术的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1827~1912);化学治疗感染的开创者德国医生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 1854~1915);奠定心电图应用基础的荷兰生理学家威廉.艾因托文(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发现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时*代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美国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 1914~1995)等,都是医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然而,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 的香波博士认为,在上一千年中,对改变医学进程贡献最大的应是以下10个人。现对这10人作一简介。

第一,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立体化学创立者。实验证明发酵和传染病由微菌引起,从而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并且发明预防狂犬病、炭疽、鸡霍乱和猪霍乱的疫苗,是医学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1822年11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汝拉。1847年在巴黎索邦大学获科学博士。他在酒精、乳酸和醋酸发酵以及制醋和酿酒的研究中贡献卓著,同时发明了用于酒、醋和奶的巴氏加热消毒法,挽救了法国、英国的酿造业,被尊为发酵研究之父;并且启发李斯特发明了消毒术。1868年发生中风,在偏瘫稍有恢复之后继续研究,再攀高峰;终于查明在法国广泛流行、使蚕丝业濒临破产的蚕病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1885年,巴斯德通过兔脑接种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减毒疫苗,给一名被疯狗严重咬伤的绝望儿童进行接种,结果大获成功。此外,他还发明了炭疽、鸡霍乱和猪霍乱等疫苗。1888年,法国成立了闻名世界的巴斯德研究所,他被任命为所长。巴斯德不仅是生物病原的发现者,而且是应用生物性方法防治疾病的开拓者。他不仅在实验室研究,而且到现场去进行有关环境的研究,并且实施预防,为科学研究方法带来革命性变化。

1895年9月28日,他因再度中风逝世,终年73岁。

第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德国医生,细菌学家。他不仅发现了结核、霍乱、炭疽等重要细菌,而且他发明的细菌染色、分离培养技术和灭菌方法,以及推定病原体与疾病的病因关系的基本原则(科赫假说),奠定了现代细菌学的基础。科赫因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获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43年12月11日,科赫生于德国中北部的克劳斯塔尔山镇。1866年获哥廷根大学的医学博士,后在汉堡总医院当住院医生。1871年科赫开始在乡间行医,并设简陋的实验室业余进行研究工作。1873年进行炭疽病菌的研究,1876年发表了“炭疽的病原学:论炭疽杆菌的生长发育史”的论文;系统报告了实验动物的研究、分离炭疽杆菌的过程,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炭疽杆菌的生长周期、芽孢的形成和萌发、抵抗力和传播方式。因此,科赫是最先用实验证明由一种细菌(炭疽杆菌)引起一种疾病(炭疽)的学者。实际上,现代细菌学和传染病学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猖獗流行,死亡率很高,对其病因则是众说纷纭。1881年科赫着手研究结核病的病原,在短短的6个月里他就分离出结核杆菌。1882年3月24日,他在柏林大学作题为“论结核病”的报告,展示了新发现的结核杆菌,首先提出了结核菌的传染主要来自病人的肺部,对痰消毒处理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他的报告不仅征服了所有听众,而且当晚传遍了柏林,并迅速传及世界各地。1890年他发明结核菌素用于治疗结核病,但由于效果不好而遭到攻击。1883年埃及发生霍乱流行,8月科赫奉命领队前往研究,12月去印度加尔各答进行比较考察,从而发现霍乱弧菌及其传染途径,并提出了预防的方法。次年回国,受到极隆重的欢迎,德皇威廉一世亲自听取科赫的汇报,并向他授勋。

科赫一生的研究经历非常丰富,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1910年5月27日,这位伟大的细菌学之父因心脏病在德国巴登—巴登逝世,终年66岁。

第三,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1821~1902,或译作微耳和,新译作菲尔绍):德国病理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他创立的细胞病理学成为现代医学理解疾病病因、过程和结局的基础,引起了医学的生物学基础的一次革命。

1821年10月13日,魏尔啸生于波美拉尼亚湾的希费本(即现在波兰的斯维得温)。184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1849年起他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病理学教授,在施莱登、施万(Schleiden-Schwann)的细胞学说影响下,系统论述了细胞病理学理论,强调“细胞皆源于细胞”,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体液病理学决裂,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1858年,他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成为医学的经典。

魏尔啸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医生,应与自希波克拉底以来各个时*代的名医并驾齐驱。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关心社会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把政治改革的思想与医学改革相结合,并且倡导医学教育改革。1848年他被当局派遣赴西里西亚调查斑疹伤寒爆发,他认为大众健康的恶化应归咎于恶劣的社会条件,政*府应负责任。所以他说:“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政治只不过是大规模的或更高级的医学”。“医生是穷人的天然代言人,社会问题应主要由他们去解决。”

1902年初,魏尔啸在柏林从电车上摔下,导致股骨颈骨折,从此卧床不起,9个月后,即1902年9月5日因心力衰竭逝世,终年80岁。

第四,格里戈.孟德尔(Gregor Mendel 1822~1884):奥地利植物学家,因提出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1822年7月22日生于奥地利的海因泽多夫(现属捷克共和国),原名约翰(Johann),1843年他进布尔诺的奥古斯丁修道院为见习修道士,道名格里戈。1844~1848年入哲学院学习神学,并选修了农学、果树栽培和植物杂交等课程。1848年他担任修道院附近教区的牧师,负责安慰医院的病人,但他不能忍受因目睹病人痛苦所感到的恐惧,因此被改派去做代课教师。1851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科学,受物理学家多普勒(C.Doppler 1803~1853)和埃廷豪生(A.Ettinghausen 1796~1878)的影响很大。当时的科学家大都习惯于培根的归纳法,而多普勒则是先对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假说,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或否定。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研究成功,即得益于多普勒的思想和埃廷豪生所著《组合分析》的统计方法。他于1853年回到布尔诺,次年被派往布尔诺高级技术学院讲授物理学和博物学,直到1868年当选为修道院院长。1856年起他在执教之余在修道院的花园里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连续7年,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这项研究对整个生物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提示生物性状可以简约为类似原子的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的出现可以符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因而我们能对子代性状作出预测。

1884年1月6日,孟德尔61岁时,因慢性肾炎逝世于布尔诺。

第五,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1916-)和詹姆士.华生(James Watson 1928-):生物遗传的化学基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是20世纪医学和科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他们因此名垂青史,与毛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 1916-)共享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出生于英格兰的北安普敦,1953年获剑桥大学博士。1951年加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与华生一起研究令他们日后成名的课题。目前,他在美国加州圣迭哥的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工作。

华生于1928年4月6日出生于芝加哥。1950年获印地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动物学博士。1951年,去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他是纽约冷泉港实验室主任。

第六,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出生于波兰的物理化学家,因发现放射性和镭而闻名于世。1903年居里夫妇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ucquerel 1852~1908)共享发现放射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因发现镭和钋获诺贝尔化学奖。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1891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1893年和1894年先后获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903年获博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结婚,后一直在法国从事放射性研究工作。1898年发现了钋和镭,以后致力于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应用上的研究。她的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1934年7月4日,她因长期接触镭招致白血病,在法国的萨瓦省山区的一个疗养院逝世,时年66岁。

第七,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 1749~1823,或译作詹纳):英国医生。发明种痘预防天花,提示人类可以用免疫接种预防疾病。

1749年5月17日琴纳生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伯克利乡村。13岁开始在家乡随名医学徒,8年后赴伦敦,师从注重实验的生理外科学先驱约翰.亨特(John Hunter 1728~1793),他对琴纳的影响很大。1792年,琴纳回乡行医近20年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授予他医学学位。18世纪欧洲天花流行,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早在他学徒期间,琴纳就从病人口述中注意到,感染过牛痘的人不会再得天花。这是他发明牛痘的直接线索。1796年,他从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萨拉.内姆斯的手指病灶上获取痘浆,接种到一个名叫詹姆士.菲普的8岁男孩的上臂,然后再用天花痘浆攻击,菲普安然无恙。次年他又接种了3个人,均获成功,并将论文手稿投送皇家学会。可是,文稿被退回,并附审稿人的“善意告诫:由于他已从其以前的论文中获得声誉,再发表此文并不适当。”于是1798年他自己出版了这篇论文,题目为“牛痘接种的起因和效果的研究”。开始遭到医学界的冷落和责难,但是琴纳认为,医生“抱怀疑态度是颇值得称道的。没有经过极其严格的考验,就接受一个这么新奇而又这么异乎寻常、在医学会年刊上从未见过,就认为是正确的,那将迹近轻率。”他调查了一些失败的例子,找出了原因。180年以后,如琴纳所预料的那样,应用他的发明,人类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和疾病斗争史上迄今最伟大的胜利。

1823年1月26日,琴纳再次发生中风在家乡伯克利逝世,终年73年。

第八,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他发现了3个主要的血型系统,并且研究出ABO血型的检验方法,为输血铺平了道路,因此获得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兰德施泰纳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9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1898年去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1901年他发现了人类红细胞的A、B、O 3种血型,次年又发现AB型。1922年后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任病理学教授,1925年发现MN血型系统;1940年发现Rh因子。因此,兰德施泰纳被尊为血型之父。他的《血清学反应的特异性》于1936年发表,成为免疫化学的经典著作。1943年6月26日,兰德施泰纳75岁,因心脏病于纽约逝世。

第九,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发现X射线。X射线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开始,同时引起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革命。1901年伦琴因此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1845年3月27日伦琴生于德国的伦内普。1868年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获得机械制造学位,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1874年1920年间,伦琴在德国的几个大学任教。1895年11月8日,在进行阴极射线实验时,他意外地观察到,真空管通电时附近放置的一个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屏上发出荧光,因此发现了X射线。伦琴的重大发现轰动了全世界,但他谢绝了皇家的赏赐荣誉,放弃了专利,因而X射线迅速被医学界广泛利用,开辟了医学影像学新领域。1923年2月10日,伦琴因消化道癌症在慕尼黑逝世,终年77岁。

第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冲破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创立了独特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

弗洛依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赖贝格(现属捷克共和国)。他于188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1895年,他与布鲁尔(Breuer)合著的《癔病研究》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潜意识的影响很大,童年期的经历(奥狄浦斯情结)对潜意识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内心的冲突在精神生活中至关重要。梦是满足欲望的一种形式。癔病就是压抑的心理过程转化为驱体症状的表现。因此,他创立用自由联想来发现隐藏的病因,成为精神分析的基础。在《释梦》(又译作《梦的解析》)一书中,分析了欲望满足的过程及其在精神分析的重要性,是现代精神病学发展的起点。他的学说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对现代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19世纪所发生的三次最伟大的思想革命是与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937年纳粹占领奥地利,1938年弗洛伊德携家逃离维也纳,前往英国。1939年9月23日,弗洛依德83岁时在伦敦因癌症逝世。


纠错留言 | 网站导航 | 站内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6-2025 病理学园地*Pathology Informatio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