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是源自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步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欧美国家仅次于肺癌, 居所有癌肿的第二位。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则较低。去势手术(切除睾丸)或服用雌激素可抑制肿瘤生长,说明雄激素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和正常前列腺一样,前列腺癌上皮细胞也具有雄激素受体,激素和受体结合可促进肿瘤生长。
病理变化
肉眼观,约70%的肿瘤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区,以后叶多见。切面结节状,质韧硬,和周围前列腺组织界限不清。
镜下,多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肿瘤腺泡较规则,排列拥挤,可见背靠背现象。腺体由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构成,外层的基底细胞常常缺如。偶见腺体扩张,腺上皮在腔内呈乳头或筛状。细胞浆一般无显着改变,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呈空泡状,含有一个或多个大的核仁。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但总体上说,多形性不是很明显。核分裂像很少见。前列腺癌并不全是高分化癌,在低分化癌中,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状或片状。
高分化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恶性证据是包膜、淋巴管、血管和周围神经的浸润。
扩散
约5%-20%的前列腺癌可发生局部浸润和远方转移,常直接向精囊和膀胱底部浸润,后者可引起尿道梗阻。血道转移主要转移到骨,以脊椎骨最常见,其次为股骨近端、盆骨和肋骨。男性肿瘤骨转移应首先想到前列腺癌转移的可能。偶见内脏的广泛转移。淋巴转移首先至闭孔淋巴结,随之到内脏淋巴结、胃底淋巴结、髂骨淋巴结、骶骨前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临床病理联系
早期前列腺癌一般无症状,常在因前列腺增生的切除标本中,或在死后解剖中偶然发现。因为大多数前列腺癌呈结节状位于被膜下,肛诊检查可直接扪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可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但前列腺癌的PSA分泌量可高出正常前列腺10倍以上,如血中PSA水平明显增高时,应高度疑为癌,必要时,可行前列腺组织穿刺,由组织病理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