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为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流行,儿童患病率高于成年人,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乙型脑炎病毒为RNA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带病毒的蚊叮人吸血时,病毒可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繁殖,入血后引起短暂性毒血症。在免疫功能低下、血-脑屏障不健全时,病毒可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
病变可累及整个脑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重。小脑皮质、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常仅限于颈段脊髓。
肉眼观,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宽、脑沟窄;切面可见粟粒或针尖大半透明软化灶,弥散或聚集分布。
镜下,可出现如下病变:
1.血管套袖现象: 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灶性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其炎细胞以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早期可有少数嗜中性粒细胞。
2.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 神经细胞变形坏死,周围被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称为卫星现象,如神经细胞坏死,被胶质细胞吞噬,称为嗜神经细胞现象。
3.软化灶形成: 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软化灶。对本病有诊断意义。
4.小胶质细胞结节: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临床病理联系
昏迷和嗜睡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此为神经细胞受累所致。如颅神经受损则导致相应的麻痹症状。脑内血管扩张充血、血流淤滞、内皮细胞受损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呕吐。严重者出现脑疝,其中小脑扁桃体疝可以致死。因脑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本病经治疗,患者多数在急性期后痊愈。有的出现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症状,有的经数月后恢复正常,少数留下后遗症。